大雅·韓奕 | 點擊查看 灰色表示該首詩沒有相應內容 |
---|---|
古典註釋 | 傳、箋 經典釋文 毛詩正義 朱熹詩集傳 |
清著作選 | 毛詩後箋 毛詩傳箋通釋 三家詩遺說 詩三家義集疏 詩毛氏傳疏 毛詩會箋 詩經原始 |
現代釋作 | 林義光 高亨 屈萬里 陳子展 程俊英 高本漢 |
聞一多 | 新義 通甲 通乙 鈔甲 鈔乙 |
綜合 | 詩義稽考 古義新證 詩經集校集註集評 詩經覈詁 |
異文 | 異文輯考 異文彙考 金石簡帛詩經研究 東漢石刻 北魏石刻 隋唐五代石刻 開成石經 |
韻腳 | 詩經韻讀(王力) 詩經韻譜(王顯) 楚辭韻讀(王力) |
安大簡(涉57首) | 簡圖 簡文 韻腳 |
上博簡(涉54首) | 孔子詩論(趙苑夙) |
阜陽簡(涉69首) | 簡圖(胡平生) 簡文(胡平生) 異文(胡平生) 異文(陸錫興) 異文(胡旋) |
馬王堆帛書(涉8首) | 異文(陸錫興) 異文(梁振杰) |
[書籍信息] |
句序 | 詩經 大雅 韓奕 | 韻腳 | 韻部 | 廣韻 | 集韻 | 韻段 |
---|---|---|---|---|---|---|
1 | 奕奕梁山, | |||||
2 | 維禹甸1之。 | 甸1 | 真 | 定先O開四去 | 定先O開四平 定先O開四去 常蒸O開三去 | S261-1 |
3 | 有倬其道2。 | 道2 | 幽 | 定豪O開一上 | 定豪O開一上 定豪O開一去 | S261-2 |
4 | 韓侯受命1, | 命1 | 真 | 明庚O開三去 | 明庚O開三去 | S261-1 |
5 | 王親命1之: | 命1 | 真 | 明庚O開三去 | 明庚O開三去 | S261-1 |
6 | 纘戎祖考2! | 考2 | 幽 | 溪豪O開一上 | 溪豪O開一上 | S261-2 |
7 | 無廢朕命1! | 命1 | 真 | 明庚O開三去 | 明庚O開三去 | S261-1 |
8 | 夙夜匪解3, | 解3 | 支 | 匣佳O開二上 見佳O開二上 見佳O開二去 匣佳O開二去 | 匣佳O開二上 見佳O開二上 見佳O開二去 匣佳O開二去 溪佳O開二去 | S261-3 |
9 | 虔共爾位, | |||||
10 | 朕命不易3。 | 易3 | 錫 | 以支X開三去 以昔X開三入 | 常支X開三去 以支X開三去 以昔O開三入 | S261-3 |
11 | 榦不庭方, | |||||
12 | 以佐戎辟3。○ | 辟3 | 錫 | 並昔A開三入 幫昔A開三入 滂昔A開三入 | 幫支A開三平 幫支A開三上 明支A開三上 幫清O開三上 滂支A開三去 並支A開三去 滂齊O開四去 幫麥O開二入 幫昔O開三入 滂昔O開三入 並昔O開三入 幫錫O開四入 滂錫O開四入 並錫O開四入 | S261-3 |
13 | 四牡奕奕, | |||||
14 | 孔脩且張4。 | 張4 | 陽 | 知陽O開三平 知陽O開三去 | 知陽O開三平 知陽O開三去 | S261-4 |
15 | 韓侯入覲, | |||||
16 | 以其介圭, | |||||
17 | 入覲于王4。 | 王4 | 陽 | 云陽O合三平 云陽O合三去 | 云陽O合三平 云陽O合三去 疑燭O開三入 | S261-4 |
18 | 王錫韓侯: | |||||
19 | 淑旂綏章4, | 章4 | 陽 | 章陽O開三平 | 章陽O開三平 章陽O開三去 | S261-4 |
20 | 簟茀錯衡4。 | 衡4 | 陽 | 匣庚O開二平 | 匣庚O開二平 匣庚O開二平 | S261-4 |
21 | 玄袞赤舄, | |||||
22 | 鉤膺鏤鍚4。 | 鍚4 | 陽 | 以陽O開三平 | 以陽O開三平 | S261-4 |
23 | 鞹鞃淺幭[幦5], | 幦5 | 錫 | 明錫O開四入 | 曉昔O合三入 明錫O開四入 溪錫O開四入 曉錫O合四入 | S261-5 |
24 | 鞗革金厄5。○ | 厄5 | 錫 | 影麥O開二入 | 疑歌O合一平 疑歌O合一上 影麥O開二入 | S261-5 |
25 | 韓侯出祖6, | 祖6 | 魚 | 精模O開一上 | 精模O開一上 | S261-6 |
26 | 出宿于屠6。 | 屠6 | 魚 | 澄魚O開三平 定模O開一平 | 澄魚O開三平 定模O開一平 | S261-6 |
27 | 顯父餞之, | |||||
28 | 清酒百壺6。 | 壺6 | 魚 | 匣模O開一平 | 匣模O開一平 | S261-6 |
29 | 其殽維何? | |||||
30 | 炰鱉鮮魚6。 | 魚6 | 魚 | 疑魚O開三平 | 疑魚O開三平 | S261-6 |
31 | 其蔌維何? | |||||
32 | 維筍及蒲6。 | 蒲6 | 魚 | 並模O開一平 | 並模O開一平 並模O開一上 並鐸O開一入 | S261-6 |
33 | 其贈維何? | |||||
34 | 乘馬路車6。 | 車6 | 魚 | 見魚O開三平 昌麻O開三平 | 溪魚O開三平 見魚O開三平 昌麻O開三平 | S261-6 |
35 | 籩豆有且6, | 且6 | 魚 | 精魚O開三平 清麻O開三上 | 清魚O開三平 精魚O開三平 從模O開一平 清魚O開三上 清麻O開三上 | S261-6 |
36 | 侯氏燕胥6。○ | 胥6 | 魚 | 心魚O開三平 心魚O開三上 | 心魚O開三平 心魚O開三上 心模O開一去 | S261-6 |
37 | 韓侯取妻, | |||||
38 | 汾王之甥, | |||||
39 | 蹶父之子7。 | 子7 | 之 | 精之O開三上 | 精之O開三上 精之O開三去 | S261-7 |
40 | 韓侯迎止7, | 止7 | 之 | 章之O開三上 | 章之O開三上 | S261-7 |
41 | 于蹶之里7。 | 里7 | 之 | 來之O開三上 | 來之O開三上 | S261-7 |
42 | 百兩彭8彭8, | 彭8 | 陽 | 並庚O開二平 | 幫唐O開一平 並唐O開一平 幫庚O開二平 並庚O開二平 | S261-8 |
43 | 八鸞鏘8鏘8, | 鏘8 | 陽 | 清陽O開三平 | 清陽O開三平 初耕O開二平 | S261-8 |
44 | 不顯其光8? | 光8 | 陽 | 見唐O合一平 見唐O合一去 | 見唐O合一平 見唐O合一去 | S261-8 |
45 | 諸娣從之, | |||||
46 | 祁祁如雲9。 | 雲9 | 文 | 云文O合三平 | 云文O合三平 | S261-9 |
47 | 韓侯顧之, | |||||
48 | 爛其盈門9!○ | 門9 | 文 | 明魂O合一平 | 明魂O合一平 溪覺O開二入 | S261-9 |
49 | 蹶父孔武! | |||||
50 | 靡國不到10。 | 到10 | 宵 | 端豪O開一去 | 端豪O開一去 | S261-10 |
51 | 爲韓姞相攸, | |||||
52 | 莫如韓樂10。 | 樂10 | 藥 | 疑肴O開二去 疑覺O開二入 來鐸O開一入 | 來宵X開三去 疑肴O開二去 疑覺O開二入 來覺O開二入 來鐸O開一入 | S261-10 |
53 | 孔樂韓土11! | 土11 | 魚 | 透模O開一上 定模O開一上 | 透模O開一上 定模O開一上 徹麻O開二上 曉麻O開二上 滂麻O開二上 | S261-11 |
54 | 川澤訏11訏11, | 訏11 | 魚 | 曉虞O合三平 | 曉虞O開三平 曉模O開一平 曉虞O開三上 | S261-11 |
55 | 魴鱮甫11甫11, | 甫11 | 魚 | 幫虞O合三上 | 幫虞O開三上 幫模O開一上 幫模O開一去 | S261-11 |
56 | 麀鹿噳11噳11。 | 噳11 | 魚 | 疑虞O合三上 | 疑虞O開三上 | S261-11 |
57 | 有熊有羆, | |||||
58 | 有貓有虎11。 | 虎11 | 魚 | 曉模O開一上 | 曉模O開一上 | S261-11 |
59 | 慶既令居11, | 居11 | 魚 | 見之O開三平 見魚O開三平 | 見之O開三平 見魚O開三平 見魚O開三去 | S261-11 |
60 | 韓姞燕譽11!○ | 譽11 | 魚 | 以魚O開三平 以魚O開三去 | 以魚O開三平 以魚O開三去 | S261-11 |
61 | 溥彼韓城! | |||||
62 | 燕師所完12。 | 完12 | 元 | 匣寒O合一平 | 匣寒O合一平 溪寒O合一平 疑沒O合一入 | S261-12 |
63 | 以先祖受命, | |||||
64 | 因時百蠻12。 | 蠻12 | 元 | 明刪O開二平 | 明刪O開二平 | S261-12 |
65 | 王錫韓侯: | |||||
66 | 其追其貊13, | 貊13 | 鐸 | 明陌O開二入 | 明鎋O開二入 明陌O開二入 | S261-13 |
67 | 奄受北國, | |||||
68 | 因以其伯13。 | 伯13 | 鐸 | 幫陌O開二入 | 幫陌O開二入 | S261-13 |
69 | 實墉實壑13, | 壑13 | 鐸 | 曉鐸O開一入 | 曉鐸O開一入 匣鐸O合一入 曉陌O開二入 | S261-13 |
70 | 實畝實藉13。 | 藉13 | 鐸 | 從麻O開三去 從昔X開三入 | 從麻O開三去 邪昔O開三入 從昔O開三入 | S261-13 |
71 | 獻其貔皮14, | 皮14 | 歌 | 並支B開三平 | 並支B開三平 | S261-14 |
72 | 赤豹黃羆14。○ | 羆14 | 歌 | 幫支B開三平 | 幫支B開三平 | S261-14 |
韻腳、韻部、韻段依據:王力《詩經韻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