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 | 出處 | 電子分享者 | 韻部名稱 | |||||
---|---|---|---|---|---|---|---|---|
高本漢 | 《漢文典·修訂本》 中譯本(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 PDF ✍ | 小學堂 | 原書無、按一般原則添加 | |||||
簡介 | 開創者高本漢為上古音立了很高的門檻:
一、親自研究諧聲規則、詩經義、詞族,在三個領域都達到了很高水平,新上古音學者裡能同時駕馭這三個領域的人很少。
二、意識超前,複輔音、T類韻部-r韻尾、至今仍是潮流。
高本漢在20世紀20-30年代發表了一系列著作和論文,探討漢語上古音,在1940年出版的《漢文典》裡,為每個字標註了中古音、上古音,是高本漢上古音最重要的材料。 《漢文典·修訂本》(中譯本)上古音分26個韻部,以希臘數字編號,沒有韻名,下表根據每部屬字為它配上現在常用的30部韻名(歌魚之支等),放在編號的下面。高本漢為每個韻部構擬多個元音,明細如下: [1]ɑ a[2]ɔ o[3]u[4]an ɑn ăn[5]at ɑt ăt ad ɑd ăd[6]ar ɑr ăr[7]en ĕn[8]et ĕt ed ĕd[9]ən æn[10]ət æt əd æd[11]ər ær[12]am ɑm ăm[13]ap ɑp ăp ab ɑb ăb[14]əm æm um (ŭm)[15]əp æp əb[16]aŋ ɑŋ ăŋ[17]ak ɑk ăk ag ɑg ăg[18]eŋ ĕŋ[19]ek ĕk eg ĕg[20]əŋ æŋ[21]ək æk əg æg[22]ɷŋ ɷ̌ŋ[23]ɷk ɷ̌k ɷg ɷ̌g[24]ok ŏk og ŏg ɔk[25]uŋ ŭŋ[26]uk ŭk ug ŭg, 其中[25]部的ŭŋ、[26]部的ŭk ŭg可同時出現在[20]部、[21]部(因語音演變)。 電子數據由小學堂錄入和分享,小站補充了約530條丟失的音標(冬部、幽部、船母等),書中有三個字因韻母特殊未進入下表:譔ɛn/彧oŭk/寘ĕr。 (古音小鏡 2022.5.20) | |||||||
因電子內容常有差錯、不能忠實反映作者原成果、嚴謹研究請查閱原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