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歷史版本:2025-2-12版 |
南亞語關係樹印象 | 一、歷史深度 南亞語已走到語系分裂的邊緣,在古音小鏡概率方法裡,極端語言間的語音對應已微弱枯寂,同源詞損失到尋找語音對應例子困難。依據差異最大的尼科語支和其他語支語音平均對應數值2.5%,推測南亞語深度是8200年(在2025-4-16之前是9100年、以下涉及時間的內容有相應調整)。 在該方法裡,南亞語14語支最特異的兩個語支是尼科、蒙達,這和過去最保守的看法一致。特異指和大家相比差異大。 剩下的12個語支裡,誰更特異呢?可以找出4個:卡西、愛麗、莽、倈,它們和剩下的8個語支差異最大,他們之間的差異也很大。 其餘的8個語支「相對接近」。 該關係樹顯示的南亞語歷史如下: 第一期(距今9000-距今7500年):最古老分支「尼科、蒙達」2個分出。 第二期(距今7500-距今6500年):次古老分支「卡西、愛麗、莽、倈」4個分出。 第三期(距今6500-距今4000年):分支「孟、高棉、比爾、卡都、巴那、越、崩龍、克木」8個分出,它們都是湄公河南亞語(或附近如越語支),這8個分支可視為「核心南亞語」。 第四期(距今4000年至今):距今4000年時,南亞語14語支全部形成,這段時間是語支分化期。 該格局很像一只洋蔥,畫成下圖: ![]() 二、簡單比較 南亞語研究者不多,但質量很高,出現了多位「一人打天下」的學者,他們形成了自己的分類樹,以下是古音小鏡樹和學者樹的簡單比較。 ① 和Peiros樹(2004年、見圖18/19)吻合度最高,包括幾個早期分支的位置、每個語支的內部深度兩方面都比較相似,尤其是語支內部的深度,這裡的方法和Peiros的詞彙統計法不同,但得出了相似的結論。主要分歧是越語支的位置。 ② 和Diffloth樹(2005/2009版、見圖21/22)差異較大,除了「卡都-越」被共同識別外,其他主要分支的關係大多不同。 ③ Sidwell也做過規模可觀的分類樹(見圖23/24),這些樹有較多奇特之處,如「蒙達-越」分支(作者本人也表示驚訝),它更像實驗性探索,整體上古音小鏡樹與之差異較大。Sidwell後來提出平行語支觀,走向更深思熟慮、更穩健的道路。 ④ 馬普所的南亞語分類樹(見圖27)吸收學界成果較好,較完整、中允,是新手的良好參考方案。與之相比,古音小鏡樹約七成同,三成不同(不同之處主要在語組的層級安排上)。 三、趨異速度和地理遠近 我們易知,由於交流引力,地理上鄰近的語言,相互趨異要慢些,地理上遠離的語言,相互趨異要快些,而上面的關係樹只考慮語言的差異,未考慮到地理遠近對趨異速度的影響。 觀察上圖,南亞語14分支的差異和地理遠近是高度吻合的: ① 語言差異最大的兩個語支地理上最遠,蒙達在印度,尼科是印度洋的小島,它倆和其他南亞語處於隔離狀態。 ② 語言差異相對較小的「核心南亞語」8支正好地理上最近,它們在湄公河流域及附近。 ③ 中間的4個語支地理上正好介於它們。 它似乎反映這樣的歷史:14語支在較相近的歷史時期分開,然後遵循「地理越遠趨異速度越快」的規律發展。即認為蒙達、尼科的趨異速度較快,湄公河語言的趨異速度較慢,那麼所推測的時間也可以修正:所有南亞語14語支是較接近的年代裡分化的,它們的祖語年齡相差不大,這個時間可能是距今約5000-8000年之間的某個較小時間段。如果這是真的,就進入了Sidwell「平行語支」的道路。Sidwell認為,南亞語13分支的樹形較扁平,語支之間大體是平行關係,它像一個耙形(《南亞語手冊》第147頁)。這個觀點是深刻的,它可以解釋為什麼多種南亞語分類樹無法達成一致且差別巨大,因為年代接近的語支很難在樹形上還原準確。 在這個觀點下,早期南亞語是很短時間內快速擴散的,沒有經理緩慢的移民推進過程,一群人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張到大片土地上。 四、其他提示 虛線的意義:樹形在分支年代接近、波動較大的地方有人為干預:採用虛線,這是模糊化處理,表示可能如此。相同學者的材料往往相似性更高,所得的時間值往往更近一些(在詞彙年代學中也如此),在低年代時受此影響尤其大,所以表中對500年以內的語言不顯示差別,因為是不可靠的,樹中都標為500年,這是模糊化處理,在部分語支中,這個閾值是700-800年(可以在樹中清晰看出)。 關於莽-倈:莽-倈的差異大體和湄公河語支間的差異相當,折合成時間約5500年,樹中將其分為兩個語支,13語支變成14語支。這兩個語支都是小眾語、瀕危語,它們是早期南亞語留存在中國的孤兒,將其分為2個獨立語支,把應有的重要性顯示出來,希望各自都能得到調查者、研究者的重視(尤其在中國,民族語言被分得很粗,容易受到忽視)。 2025-2-1(4-16有修改) |
---|
附:學者們的南亞語分類方案 | Sidwell編過一本書,收集了1850年-2009年南亞語的歷史分類,包括那些珍貴的、不曾正式發佈的手稿,非常有用!下面大部分內容來自Sidwell的收集(書名見出處)。 ![]() (1)Kuhn的南亞語分類(1889 作者說明是臨時分類、越南語被視為一種克里奧爾語) ![]() (2)Schmidt的南亞語分類 (1906) ![]() (3)Blagden的南亞語分類(1906) ![]() (4)Przylusky的南亞語分類 (1924) ![]() (5)Maspero的南亞語分類 (1924) ![]() (6)Pinnow的南亞語分類 (1959) ![]() (7)Pinnow的南亞語分類 (1963) ![]() (8)Thomas & Headley的南亞語分類 (1970) ![]() (9)Matras & Ferlus的南亞語分類 (1971) ![]() (10)Diffloth的南亞語分類 (1974) ![]() (11)Shorto的南亞語分類 (1976、手稿) ![]() (12)Headley的南亞語分類 (1976) ![]() (13)Headley三種南亞語分類(1976 從上到下三種方法:音系特徵、同源百分比、詞彙創新) ![]() (14)Diffloth的南亞語分類 (1979) ![]() (15)Diffloth的南亞語分類 (1980) ![]() (16)顏其香、周植志的分類法(1995年) 《中國孟高棉語族語言與南亞語系》2012版(初版是1995年)第80頁「我們根據目前所掌握的資料,經過分析和研究,將南亞語系諸語言分類如下」。該分類的特點是獨立出越芒語族,在中國國內影響深遠,上圖是古音小鏡依據2012版整理的。 ![]() (17)Peiros的南亞語分類 (1998) ![]() (18)Peiros的南亞語分類樹 (2004年、依據共享詞彙百分比的詞彙統計分類) ![]() (19)Peiros的南亞語分類樹 (2004年、依據共享詞彙百分比的詞彙統計分類、與上圖數據一樣) ![]() (20)Sidwell的南亞語分類 (2005、平行語支觀點、後有2015版) ![]() (21)Diffloth的南亞語分類樹 (2005 依據詞彙創新的分析) ![]() (22)Diffloth的南亞語分類樹 (2009 依據詞彙創新的分析) ![]() (23)Sidwell的南亞語分類樹 (2010年 依據100個詞語的50種南亞語樹) ![]() (24)Sidwell的南亞語分類樹 (2015年 依據200個詞語的122種南亞語樹)。 ![]() (25)Sidwell的南亞語平行語支分類法 (2015年) Sidwell做過規模可觀的分類樹,最後回到平行語支的道路上,該樹有11個一級節點和2個兩級節點,認為南亞語各語支的年齡接近,《南亞語手冊》179頁:「(平行語支是)調和詞彙學、詞典統計學、計算機系統發生學和語音學研究後的一种臨時分類」。 ![]() (26)Sidwell的幾種鄰近網絡 (與Grey/Greenhill合作、可放大看) 左上:依據100個詞語的30種南亞語鄰近網絡(2009年)。 左下:依據100個詞語的54種南亞語鄰近網絡(2010年)。 右上:依據192個詞語(馬蒂索夫CALMSEA列表)的50種南亞語鄰近網絡(2014年)。 右下:依據200個詞語的122種南亞語鄰近網絡(2015年)。 ![]() (27)馬普所glottolog.org網站收入的南亞語分類(這是某研究者用coggle.it網站畫的、可放大看) 出處: 圖1-15、17、19、20、21: Paul Sidwell《Classifying the Austroasiatic languages: History and state of the art》 2009 圖27(數據):顏其香、周植志《中國孟高棉語族語言與南亞語系》2012版(初版是1995年) 圖23、24、26(部分): Paul Sidwell《A comprehensive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Austroasiatic languages》 2015 圖25:Mathias Jenny & Paul Sidwell《南亞語手冊》 2015 圖27(數據):www.glottolog.org 網絡討論: 知乎:下北澤慧音 孟語音韻史研究[翻譯] Mustafa Xia、盧哥super 南亞語的祖先來自哪裡?
|
---|
附:關係樹原理和局限 | |
---|---|
樹的原理 |
依據語音年輪:兩語言的語音對應越弱 => 分化時間越長(語音對應的求取原理 見此)
① 樹形依據「對應詞表」(見另一個網頁)。 ② 樹齡由古音小鏡推測。 |
特點 |
回歸語言學傳統:語音對應 ✿ 不採用斯瓦迪士詞 採用全部詞 ✔ ✿ 不採用編輯距離 採用概率對應 ✔ ✿ 不採用人工找詞 採用整張詞表 ✔ |
局限 |
① 不區分固有詞和借詞,反映語言的綜合差異。 ② 時間-數據的映射曲率尚未嚴格論證。 ③ 語素未經人工確認和標註,結論是初步的。 |
方法論差異 | 古音小鏡關係樹依據語音年輪,和詞彙年代學的結論相比,有的相同,有的不同,有的差異小,有的差異大。這是從兩個角度觀察事物,不是替代關係。古音小鏡關係樹保持探索方式的自由,不受已有見解約束,使結論具有獨立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