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體層的依據 聲符不準指造字時字和聲符不同音,如聲符k-,字g-、ts-、p-,都是聲符不準。其中,k諧g被前輩寫入諧聲規則,k諧ts部分人接受,k諧p少數人接受。古音小鏡不區分它們,凡字-聲符造字時不同音,認為本質一樣、認為只是量的區別、概率的差異,都叫聲符不準。聲符不準(包括符合前輩諧聲規則的、不符合前輩諧聲規則的、被視為例外的、過於特殊被槍斃的)滿足以下規律: 用音節中任意位置(聲母、韻母、主輔音、介音、韻體、聲調等)給漢字分組,觀察另一個位置的音準,不管怎麼分,聲符準確率總是和音體正相關、聲符不準率總是和音體負相關。例如:某韻有500字,屬字聲母諧聲較準;某韻有100字,屬字聲母諧聲不太準;某韻有30字,屬字聲母諧聲特別不準。 這是音體層存在的依據。 本網頁用來觀察這個規律。(網頁使用中古音類來觀察,但中古音類已不是造字音原貌,並不完美,考慮到上古-中古音類規模有繼承關係、存在相關性,其結論也是可信的)
音體層的作用 加入音體層,可帶來兩個方法論的信心: (1)增加解釋力:在小音體上發生奇異諧聲,是正常現象,不必構擬新音類。 以頭疼問題「法-去」諧聲舉例。聲符去的轄字有-a類(字少)和-ap類(字多),後者分佈在入、去兩聲,考慮到聲符基本義「蓋」在北方話中是去聲,聲符去早期很可能是-ps尾。灋(法)在早期古文中用為廢(金文常用語「勿灋朕令」),廢是去聲,所以灋早期很可能也是-ps尾(法律之法是假借,與之不矛盾)。我們知道,-ps音體很小,鄭張尚芳《上古音系》只擬58字,白-沙《上古漢語新構擬》只擬37字,若要嚴合,可供選用的聲符不多,再加上-p尾的唇聲母字又很少,兩個音體都很小。這時聲符作出妥協:滿足韻母,放棄聲母,出現P-K相諧的現象。處境無奈,斷臂求生,音體在很小時會出現奇異諧聲。 (2)增加預測力:在大音體上發生奇異諧聲,暗示可能存在可以細分的遠古音類,為古音新發提供線索。 。
站長 2023-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