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語 | ● 核心藏語 ● 上古藏語 |
---|---|
共 29 語 言 |
附:藏樹印象 | 藏語關係樹和「衛藏-康-安多」的分類扞格,其原因,後者是類型分類,前者是譜系分類。就像生物分類,後者把翼龍也劃入鳥,因為都有翅膀,但前者研究基因,不把翼龍劃入鳥類。類似的情況,也發生的漢語官話分區中,學者依據「大的語音條件」切割分區,有時會把差異很大的語言劃在一個區,把差異不大的語言分在兩個區。這些早期分類法是便利的,但不符合語言歷史。 由於這個原因,古音小鏡對藏語重新進行了分類:核心藏語、上古藏語。舊分類保留在語言名中,方便對比。 一、核心藏語、上古藏語 核心藏語:「藏語對應詞表」中對應詞比例高(40%以上)、內部一致性好的一個大簇,它內部親密,和外部保持清晰界限,有很高的辨識度。核心藏語的祖先推測是吐蕃王國(7-9世紀)的權威語、中央語,隨著王國的擴張而撒佈到藏區大部分土地上,核心藏語大體上可以用「藏文的後代」來解釋。核心藏語涉及衛藏、康、安多的大部分語言。 上古藏語:「藏語對應詞表」中和「核心藏語」對應詞比例低的語言(多數在20%-40%之間)。它們不僅和「核心藏語」差異大,內部差異也大,而且多為人口較少、地理偏遠的小眾語言。古音小鏡認為,它們是吐蕃王國(7-9世紀)之前分化出的藏語,它們雖然和藏文也有規律對應,但可能不適合用「藏文的後代」來解釋,它們可能是藏文兄弟語言的後代。上古藏語涉及康、安多的部分語言和白馬語。 (提示:這裡講的「上古藏語」是依據語音對應強弱的推測,在沒有找到實證前,是預測性的。一般認為藏文始於松贊干布時代,另一種觀點認為藏文早於吐蕃王國,若後者為真,藏文的解釋力可觸及「上古藏語」。2024-12-29補充) 二、上古藏語的特點 遙遠的地理:它們主要分佈在藏語區東部邊緣,從東北角蔓延到東南角,這些地方遠離藏文化核心區,是藏語的天涯海角,這和漢語最老的閩語保留在最遙遠的東南有相似性。 簡化的音系:和常識相反,它們的音系大部分很簡化,沒有複輔音或複輔音不多,韻尾(-m/-n/-ng/-p/-t/-k/-s/-l/-r)已大量簡化或者完全消失,有些音系簡單如彝語,只有少數語言如丹巴廿四村話聲韻母較複雜是例外。主流安多藏語雖然音系存古,但不是上古藏語,這次語保工程數據中,道孚藏語多達200個複輔音,但它和主流安多藏語對應出色,不是上古藏語。音系存古≠譜系存古。 三、時間定位 使用兩個證據:屬於核心藏語的「衛藏-康-安多」三者之間不能通話或很難通話;三組內部可不同程度通話或仍然不能通話。根據這兩個證據,將「衛藏-康-安多」的總根放在1000年之外,將三組各自的根放在1000年之內,這樣解釋了它們的可通話程度。(古音小鏡關係樹以「千年為不能通話臨界」做輔助判斷、「不能通話」指在竭盡全力的情況下仍然無法交流) 以上時間點確定後,中國境內藏語的總根落在距今約2600年處。 四、一些證據 ① Nicolas Tournadre 2014《藏語及其分類》總結了原始藏語的4條鑒別特徵(所有藏語原則上都要滿足),其中第二條「原始藏語*ty、*sy、*ly顎化」,比如「一」tyik > tɕik、「四」lyi> ʑi(前綴省略)。驗之語保數據,其中左貢藏語(東垻鄉格瓦村)沒有發生這條音變。(可能,這支左貢話很早就分化出來了,樹中它和核心藏語的等效距離約2100年。另一種處理方式是拒絕它是藏語,新書《藏語·從古繁衍至今》中把左貢一帶劃為「藏文化區的非藏語」。2024-12-29補充)。 ② 桑吉次力《迭部藏語的清音濁化》(東亞語言學報 2020)從作者母語的某些濁聲母過去式不能從藏文推導而推測迭部藏語存在早於藏文的成分。(見於賴雲帆在知乎上介紹:點這裡) …… 隨著對小眾藏語研究的關注和深入(如鈴木博之、孫天心等學者在耕耘),相信這類證據在未來會越來越多。 五、文獻方法論的錯覺 和漢語方言學界依賴廣韻相似,藏語學界也依賴藏文研究現代藏語,造成的錯覺也和漢語方言一樣:現代藏語都是藏文的後代。這種錯覺的原因是:並非直系可以「規則對應」,旁系也可以「規則對應」。今天,即使拿廣州話當藏文,仍然和北京話有不錯的對應,但廣州話不是北京話的祖先,兩者已經分開約1500年了。 六、語言分類的非功利性 「衛藏-康-安多」解決人多勢眾的語言,小眾語言被寄附在大類裡。而我們探索語言,更關心小眾的、特色的、古老居民的語言,所有語言都應平等。按人口、地理、行政區和政治威望來分類語言,是官員需要的,不是我們需要的。以藏語的實際情況,當弱勢語言和強勢語言平等、小眾語言被同等重視、以實際差異來劃分語言時,才是我們需要的分類。 附:「藏語歷史語言學」入門推薦 如果只是學習藏語,可能只需藏文和某一種威望藏語(如拉薩話、德格話),但「藏語歷史語言學」需要了解全世界的藏語,在喜馬拉雅山脈另一邊的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還有很多差異很大的藏語,藏語宗卡話還是不丹的國語。由於知網上文章很少出國界,難以全面了解藏語,下面推薦3個便利的途徑: 初識級(只需花10分鐘):馬普所glottolog.org網站,這是一個整理全球語言信息的站點,以樹的形式呈現語言,非常直觀。藏語的內親、外戚有哪些?哪些算Tibetic(藏語)?哪些算Bodish(蕃語)?哪些算Bodic(大蕃語)?可做一般性了解。 入門級(只需花1小時):2014 Nicolas Tournadre 《The Tibetic languages and their classification》(藏語及其分類),文章對前藏語、原始藏語進行構擬,總結出鑒別藏語的4條特徵,以此識別世界範圍內的藏語,並對它們分類。(漢化版PDF:點這裡) 進階級(花1個月):2023 Nicolas Tournadre、鈴木博之《The Tibetic Languages:An introduction to the family of languages derived from Old Tibetan》(藏語·從古藏語繁衍至今),這是一本新書,有1150頁,如果印出來有3塊板磚厚,可視為兩位優秀藏語學者的工作總結,裡頭有藏語歷史語言學感興趣的所有東西,包括彩色的、精美的藏語世界分佈地圖。(原版PDF:點這裡 目前沒有漢化版) 站長 2024-3-22 |
---|
附:關係樹原理和局限 | |
---|---|
樹的原理 |
依據語音年輪:兩語言的語音對應越弱 => 分化時間越長(語音對應的求取原理 見此)
① 樹形依據「對應詞表」(見另一個網頁)。 ② 樹齡由古音小鏡推測。 |
特點 |
回歸語言學傳統:語音對應 ✿ 不採用斯瓦迪士詞 採用全部詞 ✔ ✿ 不採用編輯距離 採用概率對應 ✔ ✿ 不採用人工找詞 採用整張詞表 ✔ |
局限 |
① 不區分固有詞和借詞,反映語言的綜合差異。 ② 時間-數據的映射曲率尚未嚴格論證。 ③ 語素未經人工確認和標註,結論是初步的。 |
方法論差異 | 古音小鏡關係樹依據語音年輪,和詞彙年代學的結論相比,有的相同,有的不同,有的差異小,有的差異大。這是從兩個角度觀察事物,不是替代關係。古音小鏡關係樹保持探索方式的自由,不受已有見解約束,使結論具有獨立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