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erence of Sinitic Differentiation Time based on Voice-Growth-Ring ——依據「語音對應整齊程度」推測1284種漢語分化時間的參考 提示:該方法使用了一些數學技巧,但它不玄奧,相信一定能看懂。「分手時間」帶有理想化色彩,如果兩個語言分離後獨立發展,那麼這個數值可以參考。現實中很多近鄰語言存在融合,它同時反映「融合程度」,比如蘇州-上海數值是400年,並非指真的分離400年,而是指:其差異相當於同一語言分開後隔絕和獨立發展了400年。該網頁寫給喜歡探索歷史、琢磨樂趣的朋友們,有宣稱漢語不可研究譜係等潔癖的朋友建議 點這裡 離開。
一、基本假設兩個語言,「語音對應整齊度」越低,分手時間越長。(有例外、見下面六) 二、數據「語音對應整齊度」(數值0-100%)已在「各地漢語語音距離」網頁中全部算出,依據假設,這些語言分手的先後次序已知,剩下的只需解決兩個問題:時間定基、投射曲率。 三、時間定基有兩種備選: ① 閩語-北方話的分手時間是漢代(羅杰瑞)。 ② 吳語-北方話的分手起點是永嘉南渡(西元310年、距今1715年)。 小站選擇了②,理由是這個時間更具體。做法是:以北方話-吳語的最大差異(中原官話-南部吳語、各取內部平均值),將其分手時間定為距今1715年,其他語言的分手時間以此為基點隨之確定。(有些朋友擔心北部吳語「較新」,我們沒有用它,只用南部吳語,其中包含了民間認為最難懂的方言溫州話(有7個點數據)。 四、投射曲率我們還需要知道語音對應整齊度-分手時間的投射曲率,這是難點。現在已知,南部吳語-中原官話的平均「語音對應整齊度」是0.2695,那麼投射曲線必須過(1715,0.2695)、(0,1)兩個點。它是直線嗎?直覺上不是。它能算出來嗎?很遺憾算不出來。這根曲線依據什麼?只依據古音小鏡計算「語音對應整齊度」的方法,不具有普遍性。那有辦法嗎?有的,可通過模仿試驗的方法把擬合出來(見下)。結論是,它是一根下凹的曲線(下圖綠線),數學式可寫為:x=5730*((1/y)0.2-1))。系數5730和0.2次方都沒有實際的數學意義,僅是為了擬合(讓曲線接近模仿結果,即下圖紅色點),其中y是「語音對應整齊度」,x是分手時間。這樣,我們就可從親密度算出漢語分手時間了。 模仿具體如下(這些內容看不懂可以跳過、它的目的是為了得到投射關係的曲率):讓兩個語言的50個音位(中古到現代漢語的聲母、韻母平均數)不斷隨機發生合併-分裂,語音對應由整齊變成錯綜,每次都計算其「語音對應整齊度」。重複100遍,得到100條投射關係,散佈為上圖的紅點(100遍在豎直方向呈現高斯分佈)。調整音變頻率(每隔多少年發生一次),使平均值正好經過(1715年,0.2695)這個點,我們需要的曲率就得到了(由於模仿是理想化的,和現實總有差距,所得曲率的性質是:大致靠譜、接近事實)。共100次,單次模仿過程可查看這裡:模仿不斷合併-分裂對「語音對應整齊度」的影響。 (小站2024-1-22前南部吳語-中原官話的「平均語音對應整齊度」是0.265,擬合曲線為x=5650*((1/y)0.2-1)),模擬音位42個,當時計算位數低、誤差大,現數據更準確,新老結果1000年約有15年的差距) 五、分手時間把「語音對應整齊度」代入以上算式,得到分手時間。該結果只和今語言之間的音類錯綜程度有關,和語言的IPA音值、詞彙都沒有關係。 這套時間值是保守的,現用南部吳語錨定永嘉南渡,南部吳語有上古成分,而且南部吳語是高速放飛的,出現了數一數二的難懂方言溫州話,如果用吳語平均值錨定永嘉南渡,這套時間值將提早約10%,閩語-中原官話分離將落在戰國晚期,粵語-中原官話分離將落在三國,客家話-中原官話分離將落在六朝的宋-齊之間。 六、字音層次、語言混合的影響(重要!)字音層次(主要來自文教、文白讀)、語言混合會造成音類對應的紊亂,和演化造成紊亂同效果,會對結果造成影響,計算前數據已清理為優先白讀的一字一音,影響的評估如下: ①輕度字音層次不造成顯著影響,一是文讀字容易剔除,二是算法帶字數權重,文讀字如果較少,對結果影響很小。這類語言如粵語、大部分北方話、主流吳語。 ②重度字音層次對近親語言有顯著影響,對遠親語言也有影響但不太顯著,因為遠親語言的演化差異遠大於文白層次的差異。這類語言如閩南話。 ③混合性語言對任何語言都有顯著影響,會使分手時間明顯加長,因為混合是全方位的音類擾亂,這類語言如部分土話、歷史悠久的方言島。 七、統計材料語保工程1284種漢語字音(公開材料)+瓦鄉話10種(楊蔚《湘西鄉話語音研究》 跳跳老鼠錄入和分享)。 八、局限須知①關係最親密的語言精度稍差(比如燕京官話內部),在親密語言中,語言學家的音位描寫差異可能大於實質性的演化差異(噪聲大於說話聲)。 ②歷史層次會增加音類對應複雜性而影響結果(見上)。 ③對粵湘桂土話的面貌不了解,該方式對土話是否合理?沒有把握。土話、瓦鄉話結果只作粗略參考。 感謝近年來工作在一線的漢語調查工作者! |
漢語分手時間表 · 古音小鏡 · 2022-11-18(最近一次修改:2024-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