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音▼
假借·繫聯
假借·韻部
假借·語音
詩經韻·韻網
詩經韻·韻部
詩經韻·語音
詩經韻·材料
異讀·廣韻
異讀·集韻
✿
異讀·韻部
諧聲·聲符
漢代·聲訓
漢代·梵漢
構擬▼
✿
擬音查詢
✿
音系比較
✿
韻部結構
高本漢 1940
董同龢 1944
王力 1957
李方桂 1971
周法高 1973
斯塔① 1989
斯塔② 1989
斯塔③ 1989
白一平 1992
鄭張 2003
許思萊 2008
白-沙 2014
郭錫良 2018
古文字▼
甲骨字形庫
金文字形庫
簡介
漢語地理▼
單字查詢[圖]
單字對比[圖]
音類查詢[圖]
音類對比[圖]
音系速覽
古今演化
批量查字
[演化]聲母
[演化]韻母
[演化]聲調
[演化]韻尾
✿
詞彙地理
✿
日韓越音
簡介
地名▼
中國地名
吳語地名
吳地地名
✿
工具書▼
韻書38種
訓詁22部
沙門10部
簡帛11種
擬音16家
民族語15部
通假字12部
漢語大詞典
方言大詞典
明清吳語詞典
✿
廣韻·集韻
✿
廣韻形聲考
玉篇殘卷
經籍籑詁
經典釋文
簡化合併字表
簡化同形字表
🔧
小功能
以聲類列开
以韻類列开
以開合列開
以等列開
以調列開
簡介
概貌
字頭數(A)
25333
淨字數(B)
19449
異讀率(A-B)/B
29.9%
異讀分佈
單音字14778、雙音字3787、三音字784、四音字125、五音字22、六音字2、七音字1
韻部
規整為《切韻》193韻系統(無戈桓諄術末),平聲韻含上去,入聲韻獨立。
取材來源和感謝
Poem《廣韻字音表》(2017年2月修訂版)
使用參考
從世界早期文字看,音節性聲符很多存在表音失準的問題,先秦漢字也沒能避免。當時,人們用已有的漢字去書寫近音的新事物,產生大量一字多詞,一字多音。這些先秦多音字,被唐宋時期的學者們收集在韻書裡,儘管當時的編輯們已經忘記了真正的發生來源,甚至給完全不同的詞註了相同的意思,它們成為《廣韻》異讀的最大來源。一個突出特點是,《廣韻》多音字的異讀率和音節字數是呈負相關的(字越多的音節上異讀率越低),顯著性和出土簡帛字假借字的語音失準程度相當,這是用字心理學的反映。這種相關性,只能用近音假借來解釋,沒有其他可解釋的道路,是鑒定《廣韻》異讀字性質的核心依據。今天我們熟知的文白異讀、方言層次、變音派生等都不是《廣韻》異讀的主要來源。
參考閱讀
>>
蘇ICP備17001294號
| 0.27MB 0.72MB 0.007s | 材料如有冒犯通知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