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語群 爾瑪語組  嘉絨語組  爾蘇語組  南部語組  附:納西語 

42

8000年 7000年 6000年 5000年 4000年 3000年 2000年 1000年 0 時間參考(距今) www.kaom.net 虛線表示可能如此、南部語組多藏語借詞造成關係趨近 爾蘇語呂蘇語多續語普米語·木里普米語·蘭坪史興語納西語西·麗江納西語東·格薩拉納西語西·寶山納西語西·三垻納西語東·大興納西語東·瑪麗瑪薩納西語東·永寧納西語西·魯甸納木依語爾瑪語南·蒲溪爾瑪語南·綿虒爾瑪語南·雁門爾瑪語南·龍溪爾瑪語北·蘆花爾瑪語北·麻窩爾瑪語北·曲谷爾瑪語北·松潘爾瑪語北·石碉樓嘉絨語東·梭磨嘉絨語東·小金嘉絨語北·草登嘉絨語北·日部綽斯甲語·業隆嘉絨語東·理縣嘉絨語東·丹巴爾龔語·壤塘嘉絨語西·石里卻域語扎巴語爾龔語·道孚木雅語·康定[存疑]木雅語·雅安[存疑]貴瓊語爾龔語·爐霍爾龔語·丹巴嘉絨語西·蒲西
附:羌樹印象

  羌語支由孫宏開奠基,包括爾瑪語(羌語)、嘉絨語、綽斯甲語(原叫拉塢戎語、賴雲帆改之)、爾龔語(道孚語、霍爾語)、扎巴語、卻域語、貴瓊語(顧羌語)、木雅語、普米語、史興語、爾蘇語、呂蘇語(里汝語)、多續語、納木依語14種。
  這是一片分歧很大的語言,小站推測它的內部差異是6000年(2024年5月以前是5200年),比通常認為的2000-3000年大,所以改叫羌語群,以淡化它的譜系性。經比較,羌語群不是一個譜系群,和其他藏緬語聚類時它不能聚成一簇,而是碎成多片,它是一個地理群,在石器時代就分化開了。
  也有學者認為納西語和羌語群有關係(羌-納語),這裡也附上納西語,以便一起考察。比較下來,納西語只和納木依語、普米語相對稍微近似,和羌語群其他語言則很疏遠。打個比方,羌語群是衣服,納西語是裙子,兩者不是一件物品,但羌語群裡有一款連衣裙(納木依語),納西語和它稍像。

一、羌語群的10個簇

  從統計的34個數據看,羌語群有10個穩定的簇:
  ①爾瑪語(羌語):不管怎麼調整,爾瑪語都獨立一簇,不和其他語言相混。爾瑪語的縱深(即內部的最大差異)約2500年,這是共祖時間,這個祖先往上很久,才能找到旁系親屬。南部爾瑪語漢借詞較多,在詞表中會和其他漢借詞較多的語言產生對應,據此可以判別其他語言中漢借詞的規模。爾瑪語和爾蘇語是羌語群中離主體最遠的兩個語言,它倆應位於關係樹的最外側。
  ②東部嘉絨語:東部嘉絨語(四土嘉絨語)縱深約1000+年,雖然接受了一些漢語的影響,但仍然是一個個性鮮明的語言體,和西部嘉絨語界限分明、且很疏遠。
  ③西部嘉絨語:西部嘉絨語(含爾龔語)縱深約1500+年,分歧比東部嘉絨語稍大,它和南部語組有稍多對應詞,常能和卻域語、扎巴語等聚成一簇,然後才和東部嘉絨語聚簇,康定木雅語、貴瓊語有時也能聚在西部嘉絨語的旁邊(以上這些都是藏文化圈語言),這些南部語組語言從不和東部嘉絨語聚類。
  (關於綽斯甲語和北部嘉絨語的地位:嘉絨語原本是個地理連續體,經歷漫長演化,方言斷裂,後各地高速發展,拉大分歧,至今「東部-(綽斯甲語/日部/草登)-西部」仍然漸變,兩頭的極端差異約4000年,相鄰「-」號間差異2000-3000年,綽斯甲語/日部/草登三者間的兩兩差異也達到2000-3000年。 從歷史縱深這個角度看,嘉絨語是一個兩端小、中間大的紡錘形,東、西嘉絨語是兩端,綽斯甲語/日部/草登是粗大的中間,在這個格局裡,綽斯甲語和北部嘉絨語同類,它和日部/草登的歷史地位沒有明顯區別,雖然三者的語言差異是巨大的,三者都是充分分化的「中央嘉絨語」。關係樹不善於表達語言的地理漸變,圖中用虛線示意,它不表示語言的影響和侵犯,只表示最自然的地理語言漸變發展。)
  ④扎巴語:孤獨語言,最接近的語言是西部嘉絨語,時間距離約3000年。
  ⑤卻域語:孤獨語言,最接近的語言也是西部嘉絨語,時間距離約3000年,扎巴語、卻域語間一點也不親。
  ⑥木雅語:語保工程的兩個木雅語差距很大,兩者相距約2500-3000年,康定木雅語和西部嘉絨語對應詞較多,雅安木雅語卻很少,可能是藏語借詞影響,雅安木雅語和所有語言都相距甚遠,非常獨立。有個說法「木雅語是黨項語的遷入」肯定是不對的,因為2個木雅語差異遠早於西夏滅亡的時間。
  ⑦貴瓊語:孤獨語言,和任何語言都很較遠,只和西部嘉絨語、南部羌語有一些的對應詞(漢借詞導致)。
  ⑧普米語、史興語:這兩個語言有一些但不太多的對應詞,雖然遙遠,但可以為一簇,它們和其他語言也都非常遙遠,但和納西語有一些對應詞。
  ⑨爾蘇語、呂蘇語、多續語:其中爾蘇、里汝關係較近,多續和它倆較遠,但三者都有可觀的對應詞,可為一簇。爾蘇語是羌語群裡最遠的語言,和主體語言的對應詞最少。
  ⑩納木依語:孤獨語言,和誰也不親,和納西語、普米語對應詞最多些,關係相對較近。
  這10個簇,依據古音小鏡的時間標準推測,在距今3000年並行,認為它們在西周早期時已存在。

二、上層結構

  10個簇之上是什麼結構呢?這是個很難的問題。孫宏開《古代羌人和現代羌語群族群的關係》畫有譜系(南北兩系),金理新《戎語支的創新和劃分》中有用語音創新為羌語群語言所作的分類,馬普所的glottolog.org網站也整理有完整的語言樹形表(這個語支他們有長期研究和特別關注),下面是小站依據對應詞表的推測:
  祖1:①爾瑪語(羌語)
  祖2:②③④⑤⑥⑦東部嘉絨語、西部嘉絨語、扎巴語、卻域語、木雅語、貴瓊語
  祖3:⑨⑩爾蘇語、呂蘇語、多續語、納木依語(⑧普米語、史興語較難確定,暫附於該組)
  判斷的干擾因素是羌語群語言或多或少接受了藏語的影響,使其在表面上趨向一致。用程序和藏語比較,各語言藏借詞規模如下:
  藏借詞發達水平的:卻域語、扎巴語、康定木雅語、貴瓊語、普米語、所有西部嘉絨語。
  藏借詞中等水平的:史興語、所有東部和北部嘉絨語(東部的稍少些)。
  藏借詞較低水平的:除龍溪話的爾瑪語(羌語)、呂蘇語、納木依語。
  藏借詞最少的:雅安木雅語、爾蘇語、多繼語、爾瑪語(羌語)的龍溪話。
  因此,祖2成員之間的實際差異可能要比關係樹更大一些。
  這3個祖先,依據古音小鏡的時間標準推測,在距今4500年時並行,認為它們早於夏代。

三、歷史縱深

  以下是近年來新發譜系樹中羌語群內部最大差異:
  2019年張夢翰漢藏語樹:2050年(收有12個羌語群語言)
  2019年沙加爾漢藏語樹:3200年(收有6個羌語群語言)
  2020年ZhangHanzhi漢藏語樹:2200年(收有12個羌語群語言)
  以上三棵樹都是不錯的,得到的羌語群縱深是2050年-3200年,古音小鏡推測是6000年。
  這是為什麼呢?
  主要有兩個原因:
  ① 體例所限,三大樹面向漢藏語系,未能顧及羌語群全部重要語言,這是正常的。
  ② 三大樹依據核心詞彙,古音小鏡依據語音對應,觀察角度不同。
  其中②是需要解釋的:
  假設同時分化出的語言地理遠近為:A-B-C-D-E-F
  經過3000年後觀察它們,那麼很顯然:兩端A-F差異最大,相鄰者差異較小。
  那麼,詞彙發展和語音發展,誰受到地理影響更顯著呢?我覺得是詞彙。
  交流引力會顯著影響詞彙演變,語音發展雖然也受交流引力影響,但語言一旦發展到不能溝通和交流,語音演化會走向獨立,而詞彙傳播始終存在。在較長時間段上觀察,近距離語言的詞彙半衰期長,遠距離語言的詞彙半衰期短,而語音演化速度於距離相對遲鈍。(證據可見小站漢語地理的「詞彙距離」和「語音距離」兩個網頁中吳語-徽語、瓦鄉話-湘語的比較)
  所以可推測,在近距離上,用詞彙證據得到的分化時間小於用語音證據得到的分化時間,在遠距離上則相反。羌語群屬於近距離語言,長期在四川西部很小的區域內共存發展,所以古音小鏡的測算時間大於三大樹的測算時間。
  6000年,接近藏緬語的極端尺度,這是否合理?
  我覺得是合理的。從直觀感受看,當查詢數詞123456789時,在藏緬語裡出現的豐富語音形式,很多也會出現在羌語群中,它的內部分歧可以和整個藏緬語媲美。
  羌語群自身的歷史縱深,可媲美整個藏緬語,如果體現在漢藏語譜系樹上,羌語群可分成羌A、羌B、羌C……分別和其他藏緬大語支並列,羌語群的每個語言相當於一個語支,羌語群在藏緬語裡的地位相當於南島語的台灣、漢語的閩語。
  
一般的看法古音小鏡的看法
|➜羌語群|➜羌語群語言A
|    |➜羌語群語言B
|    |➜羌語群語言C
|    |➜羌語群語言…
|➜其他藏緬大語支1
|➜其他藏緬大語支2
|➜其他藏緬大語支3
|➜羌語群語言A
|➜羌語群語言B
|➜羌語群語言C
|➜羌語群語言…
|➜其他藏緬大語支1
|➜其他藏緬大語支2
|➜其他藏緬大語支3

四、納西語的位置

  納西語是一種孤獨語言,它和所有漢藏語言都很遠,包括緬彝語、白語、藏語、羌語群,如果非要找一個最近的,那麼就是納木依語。 依據小站的時間標準,納西語-納木依語相距約3000年,其實也不近,但最接近納西語的漢藏語只有它了。 孫宏開已把納木依語放在了羌語群中,這樣就會有「納西語算不算羌語群?」的疑問。
  已知納木依語不是羌語群的根分枝,而是內部的一個小分枝,如果納西語進來,會聚到最親的納木依語的旁邊,即成為羌語群的內枝語言、下位語言。
  以上是直接理解。
  從深處看,納西語和羌語群成員的最小差異,小於羌語群內部成員的最大差異,這是納西語位於下位的原因,它倆並不處於一個平行位置上。
  從更深處看,內部縱深左右領屬關係。羌語群內部縱深6000年,納西語內部縱深1500年,而兩者最近距離是3000年。它倆如果是2個氣球,內部縱深為半徑,距離為球心距,那麼易知:小球必在大球內。兩者是包含關係。 用生物類比的話,羌語群相當於「有脊椎動物門」,納西語相當於「貓科」,雖然差異很大,但卻是從屬關係。
  圖中,納西語和納木依語並列後和普米語聚類,因普米語是羌語群中和納西語第二親的語言。
  納西語-羌語群的平均差異是很大的,大於納西語-緬彝語(已驗過),但由於歷史縱深的差別,領屬關係和平均差異並不一致。如果納-羌合併,那麼納西語是羌語群的內枝語言,不是並列語言,這棵樹約6000年;如果納-緬彝合併,那麼納西語是緬彝語的並列語言,不是內枝語言(見「尼語素」網頁),這棵樹約4500年;如果納-羌-緬彝全部合併,那麼緬彝語、納西語都是羌語群的內枝語言,這顆樹也是6000年。
  羌語群的「門」特別大,只有它關別人,別人關不了它。

五、羌語群人群的歷史推測

  觀察羌語群語言的地理差異,是一種完美的自然演化狀態,語言差異和地理遠近、山川河谷吻合。 差異最大的兩個語言:爾瑪語在最北、爾蘇語在最南。西部嘉絨語和南部語組地理近,語言也近,東部嘉絨語和南部語組地理遠,語言也遠。 可推測,羌語群語言是一次性進入這片地區後緩慢分化形成的。 三個證據可幫助探索羌語群人群的歷史:①上面預測的祖語年代、②南邊摩梭人的母系文化、③羌語群普遍的部落文化而非國家文化,這些都指向遙遠的年代。
  多樣性分佈方面,羌語群在各個方向都有很強的多樣性。 北部的爾瑪語、嘉絨語相鄰,它們隔開4000-5000年,是一個大斷層。 南部語組各語言之間,近的隔開約3000年,遠的也隔開約4000年,南北最大差距約6000年。 羌語群在地理多樣性上,內部無法提供人群的遷徙、移動信息。 相對合理的推測如下:「這群語言在距今5000-6000年間的某個時間裡,一次性進入這片地區,並迅速擴散開,後世雖有小規模調整,但沒有經歷太大的擾動」。 羌語群人群的歷史遠於文獻時代很多,不適合用秦漢以後的文獻去編織他們的歷史。另羌語群古代有掠奴傳統,基因可能多樣,若用基因學研究應考慮這個因素。

六、關於「川西民族走廊」

  官營項目有個「黃河農民說」,認為漢藏語最早都是黃河農民。為了圓這個學說,很多學者跟從費孝通說這裡是「走廊」,但實情不支持川西是民族走廊,比如:
  1、「走廊」一般流行通語,這片區域的語言差異大、多樣性高、斷層多,存在10種以上分離時間遠至3000-6000年的語言,不符合「走廊」的文化融合性。
  2、過去這裡不受皇統,邦國割據、碉堡林立、土司互攻,長期存在幾十個互不隸屬的土司政權,它們大多源自年代極其久遠的古國和分封體。金川有位綽斯甲老爺,傳41代,比任何一個中原王朝都長久。割裂的政治體不符合「走廊」的交通條件。
  合理解釋這片區域,應叫「原住民保留地」或「桃花源」,它是集權的弓弩射程之外的地方。歷史上,漢從東邊吃進,吐蕃從西邊吃進,一路上語言多樣性被蕩平,只剩川西大山溝裡幸存,成為最後的「桃花源」,羌語群應解釋為倖存的石器時代古老原住民語言。

附1:時間定位依據

  依據主要有兩個:
  ① 羌語群內部最大差異,接近羌語群-景頗/獨龍的差異,即接近藏緬語內部極端差異。
  羌語群內部,爾瑪語(羌語)、爾蘇語、東部嘉絨語兩兩之間的語音對應率在5%-10%之間,它們和景頗/獨龍的語音對應率也在5-10%之間,語音分歧屬於接近水平,因此推測它們分化時間接近。 (語音對應率指詞表中每百音節找到語音對應的比例,詳見「羌語群對應詞表」)。
  ② 從可通話程度輔助判斷。
  小站的語言時間以「千年為不能通話臨界」做輔助判斷,「不能通話」指在竭盡全力的情況下仍然無法交流,羌語群取兩證一驗。 「兩證」是「南部爾瑪語五個土語不能通話」和「東部嘉絨語內部可以通話」(分別是《羌語簡志》和林向榮《嘉絨語研究》的說法),實際情況在上圖中有矛盾,若以爾瑪語考慮,現有節點應左移,若以東部嘉絨語考慮,現有節點應右移,現讓兩者夾逼1000年界限,這樣兼顧了2個證據,這對矛盾派上了用場。 「一驗」是納西語,已知西部納西語之間可通暢交流,和東部納西語(摩梭語)不能通話,樹中前者在1000年以內,後者在1000年以外。 這三組語言落定後,關係樹延伸到很遠的地方,根部落在距今約6000年的地方(2024年5月以前是5200年)。 可通話性用來預測羌語群這樣深度的語言,精度已經不高,越遠誤差越大,遠處時間只作為大致參考。
  ①是主要依據、②是輔助依據。

附2:樹的不穩定性

  「羌語群關係樹」綜合考慮了幾種篩閾值下的結果,觀察遠距離語言時會把篩閾值放低一些,網眼放大,進來的魚會多一些。 遙遠語言的關係樹,早期分支關係多不穩定,數據調整或者建樹方法的不同,都可能影響到樹形,該樹形是在測試中最常出現的樹形,但我仍不能確保早期分支關係的可靠性,圖中早於4000年的分支都是有討論餘地的,更好的信息是母數據「羌語群對應詞表」。

推薦:新知識

  向柏霖:从多學科的角度探討緬-嘉絨語支的起源與擴散(2022年)
  漢藏語學者向柏霖長期深耕嘉絨語,這是他和網友分享緬-嘉絨語新想法的視頻,裡頭涉及嘉絨語、藏語、納西語、緬彝語的歷史尺度和歷史關係,生動有趣,雖然觀點和小站不同,很值得參考。

站長 2024-3-2(最近一次修改:2024-8-12)

附:關係樹原理和局限
樹的原理 依據語音年輪:兩語言的語音對應越弱 => 分化時間越長(語音對應的求取原理 見此
① 樹形依據「對應詞表」(見另一個網頁)。
② 樹齡由古音小鏡推測。
特點 回歸語言學傳統:語音對應
不採用斯瓦迪士詞 採用全部詞
不採用編輯距離 採用概率對應
不採用人工找詞 採用整張詞表
局限 ① 不區分固有詞和借詞,反映語言的綜合差異。
② 時間-數據的映射曲率尚未嚴格論證。
③ 語素未經人工確認和標註,結論是初步的。
方法論差異 古音小鏡關係樹依據語音年輪,和詞彙年代學的結論相比,有的相同,有的不同,有的差異小,有的差異大。這是從兩個角度觀察事物,不是替代關係。古音小鏡關係樹保持探索方式的自由,不受已有見解約束,使結論具有獨立性。
 
蘇ICP備17001294號 | 0.51MB 0.94MB 0.007s | 材料如有冒犯通知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