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近期欄目位置有些調整、所有舊功能都在、可仔細找找 2025-7-2
康語 核心組  德欽組  鄉城組  丹巴組  九寨溝組  孤獨語 
參照語五種: 威望藏語 白馬語 嘉絨語 爾瑪語[即羌語] 爾蘇語
(參照語一起參與計算和建樹、用於確定康語的相對時間)

69

6000年5000年4000年3000年2000年1000年0時間參考(距今)www.kaom.net 虛線表示不太確定、不太可信爾蘇語爾蘇語·呂蘇語爾蘇語·多續語白馬語·文縣白馬語·九寨溝縣白馬語·平武縣丹巴県·中路鄉丹巴県·梭坡鄉丹巴県·章谷鎮丹巴県·格宗鄉松潘県·十里鄉西松潘県·水晶鄉松潘県·山巴鄉松潘県·安宏鄉若爾蓋県·熱爾鄉紅原県·卭溪鎮阿垻県·阿垻鎮夏河話(安多威望語)若爾蓋県·阿西茸鄉得榮県·日龍鄉得榮県·八日鄉得榮県·松麥鎮中甸県·東旺鄉理塘県·高城鎮雅江県·牙衣河鄉雅江県·祝桑鄉康定県·朋布西鄉康定県·塔公鄉康定県·新都橋鄉德格話(康區威望語)巴塘県·夏卭鎮拉薩話(衛藏威望語)九寨溝県·漳扎鎮A九寨溝県·漳扎鎮B[位置存疑]九寨溝県·玉瓦鄉若爾蓋県·包座鄉松潘県·十里鄉東中甸県·大中甸鄉中甸県·尼西鄉徳欽県·燕門鄉維西県·巴迪鄉B徳欽県·雲嶺鄉徳欽県·升平鎮徳欽県·奔子欄鄉徳欽県·拖頂鄉徳欽県·霞若鄉A維西県·塔城鄉徳欽県·霞若鄉B徳欽県·羊拉鄉維西県·巴迪鄉A郷城県·沙貢鄉郷城県·洞松鄉郷城県·香巴拉鎮郷城県·青麦鄉郷城県·尼斯鄉郷城県·熱打鄉郷城県·然烏鄉稻城県·金珠鎮木里県·麦日鄉維西県·永春鄉永勝県·大安鄉[瀕危語存疑]嘉絨語·東部·丹巴嘉絨語·東部·理縣嘉絨語·東部·小金嘉絨語·東部·梭磨爾瑪語·南部·蒲溪鄉爾瑪語·南部·綿虒鎮爾瑪語·南部·雁門鎮爾瑪語·南部·龍溪鄉 可能古藏文位置 A
附:康樹印象

一、背景

  材料情況見「材料介紹」。
  這片區域,長期以來「官話」和「地腳話」並存。官話起通語作用,在這裡是藏語德格話,它向四周輻射。 地腳話是當地的土話,包括各種土藏語和非藏語。有的地腳話受通語影響較深,成為帶地方口音的通語;有的地腳話受通語影響小,保持土話的特色和獨立身份。 這52筆材料,多數可能處於純的通語和純的土話之間,存在普遍的語言間影響。

二、探針(參照物語言)

  為這52種千絲萬縷的語言做關係樹,是件挨罵的事。就像亂了的線團要分開,需要處處剪斷。 但為了從整體上觀察它們、產生一個初步的分類,樹還是要的。關係樹就像擬音,不見得準確,但有了它,很多問題有了討論的基礎,不至於無從下手。
  為了摸清它們大概的歷史尺度,放入了5根探針(參照物語言):
  ① 「最常見」的三種藏語:拉薩話、德格話、夏河話(分別是衛藏、康巴、安多的威望語)
  ② 白馬語(藏語近親、廣義藏語)
  ③ 嘉絨語、④爾瑪語[即羌語]、⑤爾蘇語(該區域三種非藏語地腳話,為減少藏語借詞,羌語採用南部語言,嘉絨語採用東部語言)
  這5種參照語和52語一起參與比較、計算、建樹,用來確定52語的相對歷史時間。(參照語來自中國語保工程材料)

三、歷史尺度概貌

  ① 52語之間的差異,大於拉薩話-德格話-夏河話的差異。52語大致形成6個簇,仨都位於同一個簇上,可見52語的歷史尺度比仨更大、多樣性更高。(這裡不再局限於衛藏-安多-康巴三分法)
  ② 52語之間的差異,以及它們和拉薩話-德格話-夏河話之間的差異,都小於它們和白馬語的差異,白馬語作為藏語的天花板仍然成立。
  ③ 該區的非藏語「地腳話」,多是半萬年以上的老古董(它們和藏語之間、它們和它們之間),52語間的差異在千年上下,兩者的尺度差異是明顯的。
  ④ 52語未能扳倒 Nicolas Tournadre 2014《藏語及其分類》中4條藏語鑒別特徵,都在解釋範圍內,可知鑒別特徵的年代是較古的。

四、時間依據

  語言差異和時間的對應關係同「藏語素、羌語素」兩個網頁,該標準是一樣的。
  按照一般的歷史看法,雅魯藏布江核心區以外的藏人是在吐蕃王國(7-9世紀)開疆拓土後擴散出去的,邊地藏語的歷史應不早於吐蕃王國。 若依此說,圖中A點應不早於吐蕃王國,所有節點都應向近古方向壓縮,衛藏-安多共祖點將落在元末明初,這和衛藏-安多不能通話的實際情況不符合。 所以,這裡不遷就紙史,用語言的實際差異去推測歷史,允許藏語分化早於吐蕃王國,形成圖中的時間格局。
  在假設藏文語言「直系繼承」的前提下(該前提並非100%可信),圖中為藏文創始標註了一個點,它只表示「可能如此」,還沒有證據。考慮到文學語言、宗教語言的滯後性(即第一次記錄時已是古語而非活語、如《切韻》),藏文語言可能早於藏文創始,如果這樣,圖中的藏文的點要往樹的根部移動。

五、分組和印象

  這裡根據聚類結果分六組,其中「核心組」是和藏語通語差異較小的語言,可認為是「流行的藏語」,其他5組是和藏語通語差異較大的語言,可認為是「土話」。
  核心組:川西大部分藏語都在該組,參照語拉薩話-德格話-夏河話也落在該組,這組是藏語的主流語言,佔據人口優勢、通話優勢,所以把它們叫核心。這組一部分語言原本可能是通語,另一部分語言原本可能是土話但接受了通語的較多影響而變得和通語相近(得榮地區可能屬此)。雖然稱它們是流行藏語,但整組通話仍然是困難的、無法做到的,只能區域性通話,多樣性仍然是很大的。
  德欽組:一個內部差異很大的土藏語群,含德欽縣、維西縣、中甸縣,由很多無法交流、交流困難的土語組成,因能聚成一簇所以併為一組。這組是充分分化的,內部關係是很薄弱的,鈴木博之分為香格里拉方言群、得榮德欽方言群兩組。
  鄉城組:一個內部相對一致的土藏語群,稻城、木里的兩個語言點也類聚在該組。
  丹巴組(廿四村話):這組受藏語通語影響較小,和藏語通語保持很大差異,和外組保持清晰界線,是一個很獨立的土藏語群。廿四村(24個村寨、清代傳下的叫法)內部似乎不應該有太大差異,但實際差別很大,這些語言的差異約有1000年,它們經歷了漫長的分化時間。廿四村藏語的較大內部差異可以證明,藏人很早之前就定居到東方藏區的最東邊緣。
  九寨溝組:這組的幾個語言差異很大,勉強為一組,從差異判斷它們之間是很難通話的。這組比核心組的松潘、若爾蓋更遠離藏語通語,這也是松潘十里鄉岸東/岸西被拆分入兩組的原因,從數據看,岸東話遠離通語。其中漳扎鎮B可能是這組的最原始狀態,它和藏語通語拉開了很大差距,若以該語言點代表該組,那麼這組是古老的,譜系位置要往樹的根部移動。
  孤獨語:永勝大安話是一個被納西語包圍的藏語孤島、瀕危語(見鈴木博之《麗江永勝縣大安藏語的來歷初探:通過與納西族的接觸如何演變》),它和其他藏語差異都較大,單獨成一組。因其特殊性,在關係樹上的位置是不可信的,該位置只表示「如果是普通的單純語言那麼可能在此」。

六、關於「衛藏-安多-康」

  以上知,康地語言群的內部差異大於拉薩-德格-夏河的差異。末大於本,侯大於王,「衛藏-安多-康巴」分類法在這裡就失效了。數據作者鈴木博之在《藏語方言學研究與語言地圖:如何看待康方言》說:「在以往藏語研究中常見的康方言並不成立,應將其理解為語言複合體之見解」。
  鈴木博之的調查和他的研究帶來了新的認識:未來學者在談論「藏語如何如何」時,必須考慮那些邊鄙野夫的語言,因為三大威望藏語無法「代表」藏語(至少在語言研究上如此)。

七、人群史觀

  說非藏語「地腳話」的人是東方藏區的原住民,如嘉絨語、木雅語、爾蘇語、爾瑪語、巴扎語等,共有十幾類,80年代孫宏開把它們併入「羌語支」。這些語言今天大部分是孤島,被藏語包圍,但它們積累的語言差異很大,以古音小鏡標準是5000-6000年。推測,在華夏史還沒開篇前,他們大部分就住在這裡。
  後來,藏語人群來到這裡,逐漸取代這些原住民語言,使後者慢慢變成孤島。統計這52筆數據,這裡藏語的差異約1600年(不計特殊的大安方言島藏語),比吐蕃王朝的擴張略早一些。一種解釋是,他們早於吐蕃王朝來到了這裡;另一種解釋是,吐蕃王朝擴張時,移民語言有方言差別,這些古方言發展成現在東方藏區的藏語(2024-12-29修改)。

參考材料:

  2009 鈴木博之《川西地區九香線上的藏語方言:分佈與分類》
  2016 鈴木博之《藏語方言學研究與語言地圖:如何看待康方言》
  2023 Nicolas Tournadre、鈴木博之《The Tibetic Languages:An introduction to the family of languages derived from Old Tibetan》(藏語·從古藏語繁衍至今) 這本新書裡有精美細緻的世界藏語分區地圖,體現鈴木博之對「東方藏區」藏語最新分區設想。(PDF下載

站長 2025-1-12

附:關係樹原理和局限
樹的原理 依據語音年輪:兩語言的語音對應越弱 => 分化時間越長(語音對應的求取原理 見此
① 樹形依據「對應詞表」(見另一個網頁)。
② 樹齡由古音小鏡推測。
特點 回歸語言學傳統:語音對應
不採用斯瓦迪士詞 採用全部詞
不採用編輯距離 採用概率對應
不採用人工找詞 採用整張詞表
局限 ① 不區分固有詞和借詞,反映語言的綜合差異。
② 時間-數據的映射曲率尚未嚴格論證。
③ 語素未經人工確認和標註,結論是初步的。
方法論差異 古音小鏡關係樹依據語音年輪,和詞彙年代學的結論相比,有的相同,有的不同,有的差異小,有的差異大。這是從兩個角度觀察事物,不是替代關係。古音小鏡關係樹保持探索方式的自由,不受已有見解約束,使結論具有獨立性。
 
蘇ICP備17001294號 | 非盈利網站 | 0.5MB 1.3MB 14ms | 材料若有冒犯通知即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