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音▼
假借·繫聯
假借·韻部
假借·語音
詩經韻·韻網
詩經韻·韻部
詩經韻·語音
詩經韻·材料
異讀·廣韻
異讀·集韻
✿
異讀·韻部
諧聲·聲符
漢代·聲訓
漢代·梵漢
構擬▼
✿
擬音查詢
✿
音系比較
✿
韻部結構
高本漢 1940
董同龢 1944
王力 1957
李方桂 1971
周法高 1973
斯塔① 1989
斯塔② 1989
斯塔③ 1989
白一平 1992
鄭張 2003
許思萊 2008
白-沙 2014
郭錫良 2018
古文字▼
甲骨字形庫
金文字形庫
簡介
漢語地理▼
單字查詢[圖]
單字對比[圖]
音類查詢[圖]
音類對比[圖]
音系速覽
古今演化
批量查字
[演化]聲母
[演化]韻母
[演化]聲調
[演化]韻尾
✿
詞彙地理
✿
日韓越音
簡介
地名▼
中國地名
吳語地名
吳地地名
✿
工具書▼
韻書38種
訓詁22部
沙門10部
簡帛11種
擬音16家
民族語15部
通假字12部
漢語大詞典
方言大詞典
明清吳語詞典
✿
廣韻·集韻
✿
廣韻形聲考
玉篇殘卷
經籍籑詁
經典釋文
簡化合併字表
簡化同形字表
🔧
小功能
小菜園
篇名
簡帛文字近音假借現象的發生原因和證明方法
提要
統計6455對簡帛假借字,發現兩個假借規則:一、近音假借發生率與音節字數呈負相關;二、同音假借發生率與音節字數呈正相關。由此可證明,非同音假借現象,是古人尋找同音聲符困難造成的,造字時已經不同音。方言影響說、時代變遷說都不能成立。
作者/貼出
顧國林/2019-08-22
共享性
沒有版權、自由傳播
下載
點擊此處
返回>>
蘇ICP備17001294號
| 0.27MB 0.73MB 0.011s | 材料如有冒犯通知即刪